三年前,初中时的数学老师曾指着一位“摆烂”的同学,语重心长地问我:“人一旦躺下,还能站起来吗?”
三年后的今天,我却成了当年那个关照的角色。理想渐行渐远,动力所剩无几,身体状态也每况愈下,“摆烂”成了我生活的常态。
我想,也许在五十多天后的高考那一刻,我可以亲自作答。
回望过去,那些年我是多么意气风发,心怀壮志。然而,在一次次的起伏中,我逐渐迷失了方向,对自己产生了怀疑。或许,我们生来就背负着一套命定的轨迹,无论如何挣扎,终究逃不过现实的洪流。很多时候我想,是不是接受现实、走一条稳妥的道路,就此认命?
人们常说:“年轻,就该出去闯一闯。”可现实却往往要我们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,一旦迈出一步,便很难回头。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次考试,有时间限制,有答题范围,所谓自由,也都设在框架之中。我们不能在晚年时请求回到童年,重新书写过往,也无法在考试结束后补上空白。
但也正是这些不可逆,才让“选择”本身具有重量。人生的每一个决定,仿佛都在翻开一个二的次方的世界,在未知的十字路口,每走一步,都是新的可能。没有人能向你保证这些可能比现在更好,甚至也许更糟。
问题是,我们是要迎向这些可能,还是继续躲在自己的窝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