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 18th

时间是过的很快的,越是重要的东西,越不用解释它的重要性,它会自然而然地认同它。

前几天,我刚发过“Paradoxical Theory of Change”,学校就给出了生动的样例。

这次的更新,为网站加入了新的CDN,可以加快解析,短期缓存,未来我可以发更多的图和视频啦。同时,会有新朋友来创作。

停一停 等一等 別匆匆

……

贈我一個名 又漸漸長大的年齡

贈我一首詩 又悄悄讀得很安靜

……

有人要回望 有人要憧憬
借一朵白雲 拍一張合影

想一想 問自己 莫打聽
遠去者去了遠方 願他都安心

数据来源:Musixmatch

(其他部分也很精彩,出于尊重,仅摘录部分,不便于全篇摘录,不加过分解读,自行领悟)

今年过年春晚,还没好好听,现在回过头来发现别有韵味。


其实,每天的想法很多,也有很多值得写一些,但是,每次提笔,就会发现自己的阅历和积累实在是匮乏,很多想表达出来的无法很好地展现,有些地方我实地走访的时间也不够多,理解不够深入。无论是写到纸上,还是发到网上的内容都应当慎重,有些内容涉及到一些周边的人,只能自己内心品味。倘若只将每日的经历一字不差记录下,日后回顾也会是乏味,好的文字在有兴致之时会自然流淌,而在无趣时,便是rack brain,也无济于事。

去年,有幸能去听一场期待已久的演唱会。中间有一部分,他提到自己不用微信。这个月,我逐渐删除手机里的社交软件,意外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。我们的生活不需要太多的信息,过多的信息会使人浮躁,使人 brain rot。

在高科技时代,获得成长的关键是大幅度减少使用科技的时间

——Cal Newport《Digital Minimalism》

前日,在和友人讨论摄影作为爱好的意义——走出去,再者记录生活。科技算法在不知不觉中同质化人的思维,影响人的观点,打破这一影响的方法之一便是走出去,去经历,去呼吸每个地方不同的空气,去探索可能性,与更多的情感有共鸣,积累自己的体会,积累成长因子。


May 13th是高考前最后一轮满月(下一轮刚好在在Jun 11th),我很庆幸能够在学校与大家共享这一轮圆月。

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

——苏轼《水调歌头》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